新能源车险应势求变-新华网
新华网 > 安徽 > 正文
2024 06/17 08:28:13
来源:安徽日报

新能源车险应势求变

字体:

  道路上的绿牌车越来越多,有关新能源车险的讨论也越来越多。

  4月,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下发《关于推进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5月,同意比亚迪财险在安徽、江西、山东(不含青岛)、河南、湖南、广东、陕西和深圳地区使用全国统一的交强险条款、基础保险费率和相应的费率浮动系数。

  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大省,安徽在新能源车险上的发展和探索值得关注,因为这不仅涉及到消费者的切身利益,也在催生车险市场的新变化和新竞争格局,同时,更与持续优化新能源汽车的消费环境密切相关。

  天平的两端

  “2020年10月,我买了人生中的第一台电动轿车,当时的车价是28万元左右,保险费7000多元。”5月底,合肥市民吴俊红告诉记者,这个保费比燃油车要高一些。

  投保和承保的天平两端,新能源车主觉得保费高了,但保险公司也有苦衷。

  一家保险公司的负责人最近透露,其新能源车险综合成本率相比燃油车高出大概7个百分点,这个幅度在行业内还不算高,他认为行业整体水平会高出10个百分点。

  为什么保险公司从事新能源车险“难赚钱”?

  保险行业中有一个“大数法则”,指的是风险单位数量愈多,实际损失的结果会愈接近从无限单位数量得出的预期损失可能的结果。简单而言,这可被视作保险业的规模效应。险企承保标的数量越大,保险费越高,也就越有可能覆盖赔付的保险金,进而实现盈利。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燃油车数量庞大,早已进入成熟阶段,为险企提供稳定的利润来源。相比之下,新能源车保有量较少,还处于快速成长阶段,尽管这两年渗透率不断提高,但现阶段可能还未跨过“大数法则”所需要的规模效应。

  “保险公司在厘定费率时,考虑的主要因素有三个方面:风险事故发生的概率、运行成本费用水平和目标利润水平。”安徽农业大学金融系教授冯庆水分析认为,在车险市场竞争激烈的背景下,险企目标利润要求应该区别不大,但新能源汽车兴起的时间不长,新能源汽车保险更是一个新事物。现行的新能源汽车保险条款,主要还是基于传统的燃油车保险进行开发的,费率厘定的科学性、精准性尚待进一步提高。

  车险也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重要环节,不仅未来市场广阔,而且关系民生,紧跟汽车市场变动大势,持续完善新能源车险产品设计、定价机制、服务体系等势在必行。

  扩大自主定价权

  “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大趋势不会变。到203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超过7000万辆,市场渗透率将达到70%左右。到203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超过3800万辆,市场渗透率90%,保有量将超过2亿辆。”

  5月底,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2024年度大会上发布的《中国动力电池产业面向2035发展框架研究报告》作出上述预测。

  新能源渗透率指的是在一定时期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汽车总销量的比重。

  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5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26.6%,较2021年5月11.6%的渗透率提升15个百分点。其中,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达到51.8%。

  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的快速增长,激发出新能源车险巨大的市场潜力。行业交流数据显示,新能源车险保费规模从2021年的300多亿元,到2023年已发展至近千亿元,承保车辆也从2021年的700多万辆,发展到2023年的2000多万辆。

  应当说,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规模也逐渐逼近保险行业的“大数法则”,险企承保新能源汽车的边际成本下降是“肉眼可见”的大趋势。

  为了缓解新能源车险发展难题,4月,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下发《关于推进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就扩大保险公司对新能源车险的自主定价权、丰富新能源车险产品等在业内征求意见。

  《征求意见稿》提出,要扩大新能源商业车险自主定价系数范围。推进新能源商业车险的自主定价系数范围按照0.5至1.5执行,提升市场经营主体的定价能力,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此前,新能源车险的自主定价系数范围为0.65至1.35,如果按照“商业车险保费=基准保费×NCD(无赔款优待)系数×自主定价系数”来计算,理论上调整后车险保费价格最高可降价23%,最高可涨价11%。

  虽然该文件属于征求意见稿,但这彰显了监管的思路:让市场主体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和定价权。

  某大型财险公司支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新能源车险的风险分布有高有低,拓宽系数范围后,给予了保险公司更大的自主定价空间,就可以提升业务灵活度,通过风险识别方案和工具找到低风险业务,去覆盖高成本业务的风险。这在为车险经营主体提供更大经营空间的同时,也更考验保险公司的风险定价能力。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安徽监管局有关人士表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各方应该共同协作努力,着力降低新能源车风险系数和出险概率、合理降低维修成本,构建良性融合生态圈,推进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

  新“玩家”入局

  5月,比亚迪财险入局车险领域备受市场关注,这是目前我国唯一一家由新能源车企100%控股的财险公司。

  前不久,深圳比亚迪财产保险有限公司已经开出首份保单,保费3900元,其中商业险2950元、交强险950元,涉及车型为比亚迪旗下2024款海豚荣耀版420km自由版,目前该车型的官方指导价为11.28万元。

  日前,记者致电比亚迪保险客服询问,该客服表示目前安徽各地正在陆续上线中,“欢迎随时关注”。

  近年来,多家新能源车企纷纷布局车险市场,但大多采取设立保险中介公司这一“轻资产”路线。比如,小鹏汽车成立广州小鹏汽车保险代理有限公司;特斯拉成立保险经纪公司;吉利控股成为合众财险第二大股东;理想汽车子公司收购银建保险经纪公司;蔚来收购汇鼎保险经纪有限责任公司。

  此次比亚迪财险则是直接“下场”经营车险业务,给市场带来不一样的想象。

  冯庆水认为,近年来比亚迪等新能源车企纷纷进入新能源车险市场,对增加新能源汽车保险的供给,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同时也为新能源汽车车主在购买车险时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同时,比亚迪全资持有财险牌照,可以将汽车产业链从主机厂拓宽到保险领域,凭借制造电动车的技术优势、已积累的电动车行车数据优势和大量的客户资源优势,可以在业务获取、费率厘定、理赔估损、维修服务等新能源车险经营环节获得市场竞争优势。

  当然,新能源车企想要入局保险业也面临挑战。比如,车险业务涉及到大量的风险评估和管理工作,需要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这对车企而言显然是个全新的课题。

  但对市场而言,竞争更充分,产品和服务水平才会持续提升,这是不变的铁律。新竞争者入局,推动新能源车险市场运营更加专业化、精细化,这是值得关注的积极变化。(记者 何 珂)

  

【纠错】 【责任编辑:吴万蓉】